按此連結將會離開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本會”)網頁,轉至本會指定提供網上申請系統的第三方網站。只有本會員工或本會授權代理人才可以使用經該申請系統所收集得的個人資料進行處理申請「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之用。唯本會不會為第三方網站就該網站的個人資料(私隱)政策的執行情況負責。
-
1960年
開辦聖多馬育嬰院(現為聖多馬幼兒中心),提供日間託嬰服務,於2004年成為福利協會直屬單位。
-
1965年
聖尼哥拉護幼園(現為聖尼哥拉幼兒學校)投入服務,於1983年由福利協會管理。
-
1966年
1966年12月12日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正式成立, 負責協調教區的福利工作及代表聖公會處理對外聯絡事務。
-
1967年
聖匠堂於50年代開始為年輕人及釋囚提供服務。至1967年,創立香港首間青年中心—聖匠堂社會服務中心。創立香港首間青年中心-聖匠堂社區中心。
-
1969年
成立聖約瑟堂暨社會服務中心。
-
1975年
開辦樂民邨的社區中心(現為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
-
1980年
聖匠堂老人福利中心開展服務(現為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
1981年
- 開辦聖公會黃大仙老人社區中心(現為黃大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設立福利協會第一隊家務助理隊及老人中心。現時福利協會共有13所長者服務中心、6所日間護理中心、13支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及1支家務助理服務隊,提供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 獲社署批准於新市鎮開辦青少年服務,開設聖公會屯門社會服務中心(現為屯門綜合服務)和聖公會沙田社會服務中心(現為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隨後數年,相繼於九龍城、馬鞍山及天水圍開設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
1983年
開辦首間幼兒園─聖公會沙田幼兒園。目前,福利協會轄下共有7所幼兒學校及1所幼兒中心,服務接近900名年齡介乎0至6歲的幼兒。
-
1984年
在沙田成立首間安老院舍—聖公會保羅老人之家(現為保羅長者之家)。另於1995年開辦首間特建院舍—香港聖公會李嘉誠護理安老院。現時福利協會屬下共有7所資助及2所非資助安老院舍。
-
1985年
開設專業心理輔導中心—教區輔導處(現為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
1994年
第一個復康服務單位—湖景綜合復康服務—展能中心及宿舍於屯門投入服務,隨後分別於2008年及2010年於屯門開設屯門地區支援中心—樂屯聚及屯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樂喜聚,為智障人士、精神病人士及其家人提供支援及復康服務。
-
1996年
開展「優質之旅」,全面優化機構管理及提高服務質素。
-
1997年
- 於東涌推行全港首個以綜合模式提供服務的社服單位─東涌綜合服務,為不同年齡人士提供個人及家庭服務。
- 成立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為福利協會直接管轄的單位。服務處目前共有15個服務單位及180位同工。
-
2001年
開設以自負盈虧模式運作的醫療、復康及保健服務中心─康健天地(中環)。
-
2002年
- 首間結合資助及非資助安老院舍、地區長者中心和日間護理中心的綜合大樓—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正式啟用。大樓與香港聖公會施洗聖約翰堂於同一地段興建,此為社服及牧區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 小學輔導服務處成立,為聖公會屬下20多間小學提供駐校學生輔導人員及專業支援。
- 首間結合資助及非資助安老院舍、地區長者中心和日間護理中心的綜合大樓—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正式啟用。大樓與香港聖公會施洗聖約翰堂於同一地段興建,此為社服及牧區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
2004年
與香港房屋協會合作營運全港首個「一站式」長者住宅服務—彩頤居,至2014年止。
-
2006年
全港首座綜合復康服務大樓─康恩園啟用,為精神病康復者、智障人士及嚴重肢體殘障人士提供一站式住宿及復康訓練服務。
-
2007年
開始開辦社會企業服務,如:樂融融餐廳、樂融融烘焙,期後於不同單位及地方開設綠無窮環保專門店、青藍天工作室、活出彩虹工藝坊、好‧廚房、恩之手及Good Kitchen Tuck Shop。
-
2008年
濫用藥物者輔導中心─新念坊於沙田開展服務。
-
2009年
- 張國亮伉儷安老服務大樓落成及啟用,提供非資助安老院舍、社區醫療及復康服務。大樓毗鄰香港聖公會靈風堂,實行社服與宣教結合,照顧社區人士生活和靈性的需要。
- 推行「心意行動」計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短期緊急支援及個案輔導服務
- 張國亮伉儷安老服務大樓落成及啟用,提供非資助安老院舍、社區醫療及復康服務。大樓毗鄰香港聖公會靈風堂,實行社服與宣教結合,照顧社區人士生活和靈性的需要。
-
2010年
於廣州開辨越秀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及金花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人材培訓及顧問服務,協助推動內地社會服務及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
-
2012年
位於馬灣的「太陽館‧度假營」項目正式啟用,讓市民認識太陽及天文知識,也能在閒暇時體驗休閒度假生活。
-
2013年
- 推展「全心傳家」家庭發展計劃,為九龍城區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服務。
- 完成公司化的法律程序,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成為獨立註冊機構,設立董事局,並重整執行委員會及小組委員會,加強機構管治。
- 於長沙灣開設香港首間中式食肆社會企業「好‧廚房」。
- 於黃大仙開設以自負盈虧模式運作的醫療、復康及保健服務中心─康健天地(東九龍) 。
- 推展「全心傳家」家庭發展計劃,為九龍城區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服務。
-
2014年
- 成立「愛‧學習成長中心」,為特殊學習需要的服務對象及其家長提供治療、發展及支援服務。
- 與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西南聯區合作開展「葡萄園」計劃,為香港仔居民和聖公會學校提供社會服務和福傳服侍。
- 成立「愛‧學習成長中心」,為特殊學習需要的服務對象及其家長提供治療、發展及支援服務。
-
2015年
- 於觀塘開設康健天地(觀塘)。
- 成立社會企業「恩之手」,訓練基層婦女成為手工藝品技師及提供工作機會。
- 成立「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資助低收入的中風人士接受復康治療。
- 首次舉辦「慈善獎劵」,籌集善款以發展福利協會之服務。
- 受託執行《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政策文件》之內容,如舉辦「聖公會社會服務機構新同工導向日」、「社會服務機構管治團隊退修日」及組織新加坡考察團—「聖公宗社服組織交流學習團」。
- 開展為期兩年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 – 香港聖公會愛童行計劃」,為參與計劃的幼稚園及幼兒學校的學童及家庭提供服務。
- 於觀塘開設康健天地(觀塘)。
-
2016年
- 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設立「愛‧家庭—賽馬會中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及其家長提供一站式服務。
- 新鴻基地產向香港聖公會捐出元朗一幅土地,交由福利協會發展一幢跨代共融綜合服務大樓,預計於2023年落成。
- 成立「僕人領導—領袖發展培育中心」。
- 於恒生管理學院開設社企小食店—Good Kitchen Tuck Shop。
- 開設「愛‧藝術」青年學院,協助青少年學習實踐個人的目標及夢想。
- 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設立「愛‧家庭—賽馬會中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及其家長提供一站式服務。
-
2017年
「好‧廚房」由餐廳業務轉型為食物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