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我們的服務 安寧服務

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部

服務簡介

12

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部於2004年成立,屬下服務包括:「護慰天使」喪親家屬支援服務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家」居家照顧支援服務賽馬會友晴同路—社區兒童紓緩照顧服務及「說生道死」生死教育推廣計劃。服務團隊致力在本地推展各項安寧服務,旨在為喪親人士、臨終病者及其家屬和照顧者提供全面適切的支援、輔導與關懷,同時亦積極透過藝術活動、分享資訊及培訓等,向社會大眾推廣生死教育。

服務回饋

失胎媽媽產後身體虛弱,若要同時承受喪親之痛,難免會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但為人丈夫的又怕重提傷心事會帶來二次傷害,只好收起安慰說話,因此「Wings of Love永續愛」的團隊希望透過輔導工作,疏導案主的情緒,使夫妻之間重新連結。「我和太太早已為孩子添置新衣物。整理遺物時,林姑娘提議我們挑選其中一些衣服和玩具與寶寶作伴,並鼓勵我倆坦然道出各自的傷痛、不捨和愛。」這個抒發過程令陳生和太太更加了解彼此的感受,有助撫平內心哀傷。
pic 2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護慰天使」計劃義工不但可以幫助到先人,還會令義工們對死亡的意義得到新的體會。「有點意想不到自己會出現三百六十度轉變,以前會懼怕死亡,現在則以平常心看待,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我更會想想如何處理身後事,例如以甚麼形式、是否需要設立預設醫療指示,不用家人盲猜。」

最新影片

賽馬會「友晴同路」社區兒童紓緩照顧計劃【不只告別式.活着進行式】

【不只告別式.活着進行式】 「第一次見面,他躲在爸爸背後問:我不要聊!他有先天性心臟病,每次入院也不知是否最後一次⋯⋯」「這是雙非家庭,小朋友由親戚照顧,洗澡時突然腦中風昏迷。從接手開始,我們便知道要跟時間競賽⋯⋯」 一段短短的動畫,兩個孩子的生命最後,輕輕帶出活好和善別的人生功課。

 

賽馬會「友晴同路」社區兒童紓緩照顧計劃推出全新專題網站「友晴故事館」,藉着一個個生命故事,述說重病兒童/青年和家屬面對疾病和喪親的種種,以及紓緩服務團隊的同行陪伴和生命思考。陰霾之下,願小手和大手也能抓住美好,直到最後。

【論生死】沙嶺公墓以數字作先人最後記認 義工冀逝者走得有尊嚴

香港每年有一百多宗無人認領的遺體,這些遺體會被送到沙嶺公墓,墓碑上一連串的數字,成為他們最後一個記認。 協助無親無故的死者認領遺體及處理身後事,是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屬下安寧服務部其中一項服務,個案由社會福利署轉介,目的是讓死者走得有尊嚴,無需被埋葬於公墓土地之下。 由認領遺體、撒灰以至立碑每個細項,均由中心一班義工協助,這些義工雖然與逝者素未謀面,但全因為愛和尊重,驅使他們無畏禁忌無私地陪逝者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生命故事】無憾走完人生路 晚期病人小燕的心願

平凡卻珍貴的願望—如果你的生命正在倒數,你最想完成的事情會是什麼? 「人生只有一次,最重要是臨終時不要太辛苦。」確診末期腎衰竭、被告知生命只剩下一年時間的小燕,經歷過不忿、絕望、再振作,除了希望「好走」,還有什麼心願想完成呢?一起來看看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部的社工Peter與小燕一起圓願的這一天。

【愛的方程式】妻子伴漸凍人丈夫走畢人生路 天堂地上延續愛

患上罕見病—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及漸凍人症的德有,不但無法與人溝通、亦逐漸忘記眼前人,但太太寶儀信守「無論健康或疾病」仍不離不棄的誓言,一直盡心照顧,陪伴德有走完人生旅程。 從德有患病至離世,百般滋味在心頭,是誰讓寶儀走出陰霾、重新得力,同時讓她與德有的愛可以延續下去? 除了她自己, 她身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同行者……

服務單位及項目

九龍 新界
「護慰天使」喪親家屬支援服務
賽馬會「友晴同路」社區兒童紓緩照顧計劃
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家」居家照顧支援服務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