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WhatsApp Image 2025-04-01 at 10.37.43 AM
Hospice Care Services
有一種悲傷(Chinese Only)
Sandy深知喪禮不僅是一個告別的儀式,更是讓喪親者表達悲傷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讓親友懷念逝者、表達關懷、互相支持的關鍵場合。Sandy希望藉着儀式,讓這對悲痛的父母向正正好好道別,便軟語鼓勵他們:「你哋仲有好多嘢可以喺喪禮為正正去做。」這句話讓Sam和Amy重新找到一絲力量,決心為正正籌辦一場有意義的告別儀式。   在Sandy的協助下,並得到聖安德烈堂的允許,安寧服務的幾個義工在聖堂作了「溫馨」的喪禮佈置。喪禮當天,來賓穿過彩虹氣球拱門進入聖堂,迎接他們的是滿堂鮮花,而中間通道兩旁則以正正最喜愛的「反斗車王」氣球作裝飾,營造出充滿童趣與愛的空間。一家人更選擇在聖堂一併預祝正正的三歲生日—這個他無法親自迎接的日子。喪禮既是告別,也是慶祝;既是結束,也是以另一種方式的延續。   失去孩子的傷痛不僅影響父母,也波及整個家庭。Sandy長期為正正的家庭提供情緒輔導,幫助父母面對失去幼子的痛苦,還通過遊戲治療協助正正的哥哥表達內心的感受。   在正正離世時,Sandy為他留下了珍貴的手印,製成鎖匙扣;更將正正、父母和哥哥的手印結合成一家四口的手印畫。簡單的紀念品,卻承載着無盡的思念。Sam和Amy一直不敢面對,直到最近才有勇氣取回這些珍貴的記憶。Sam希望把鎖匙扣掛在車上,時刻感受兒子的陪伴。他們也決定展出手印畫,讓正正短暫卻璀璨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人世間的悲傷有許多種,而失去孩子或許是最難以承受的一種。有人曾提及,失去父母的孩子叫孤兒,卻沒有專門的詞彙來形容失去孩子的父母。這不僅是語言的缺失,更反映了這種悲痛之深,難以言喻。   「友晴同路」社區支援服務旨在為患危重病症或醫療情況複雜的兒童及青少年、以至其家庭成員提供身、心、社、靈的關顧,讓他們在面對疾病以至喪親的過程中,都能得到適切的照顧與援助。   團隊將舉行「當下的禮物」生命故事展,展出包括正正一家的手印畫,及其他家庭的各種形態的「禮物」,帶領參觀者認識病童及其家庭的需求與挑戰,同時感受生命即使在重重限制中,仍能蘊藏無限可能。   當下即禮物。誠邀各位前來參觀展覽,感受生命在起伏間綻放的燦爛光彩。 「當下的禮物」生命故事展 日期:4月4至13日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地點:九龍美孚青山道800號 饒宗頤文化館展覽廳1(F座下層) 內容:生命故事展品、繪本花藝親子工作坊、電影分享會等
Details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與同心村居民親切交流
Transitional Housing Projects
政商民同心歡慶聖誕 創意市集展社區凝聚力(Chinese Only)
堂校社服匯演點燃氣氛  巨型聖誕樹成焦點 聖公會教堂、學校及社會服務單位的代表為現場帶來多個精彩表演,讓整個活動更加生動有趣,點燃全場氣氛。聖馬提亞堂陳榮豐牧師與同心村兒童居民以話劇形式演繹聖經故事,勉勵大家要互相分享。此外,新鴻基地產今年再次捐贈15呎高的巨型聖誕樹,在璀璨燈光的點綴下,成為活動焦點,吸引眾人拍照留念。
Read
慧楣主動約菊香到花墟見面
Elderly Services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黑暗盡頭就有光(Chinese Only)
一路同行 分享生命起跌 慧楣回憶:「那時做化療頭髮都脫掉、口腔潰爛、失去味覺,焦慮、抑鬱各種徵狀都浮現出來,沒有盼望、不想出街、不想面對每日的生活。好似走在一條黑暗隧道,看不到盡頭,我好想有個人可以聽我傾訴內心的痛苦和恐懼。」參與計劃,成了她一線曙光。   曾在長者院舍工作二十七年,兼多年來作為母親主要照顧者的菊香,於2020年參與計劃並完成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學習應對長者情緒問題的知識和技巧;在2022年成為慧楣的同行義工。菊香將過去服務院舍及擔任照顧者角色的經驗轉化,大大發揮了關懷長者情緒健康的能力。   菊香說:「最初我用電話跟慧楣溝通,她好像一堵牆,封閉自己,有時甚至焦慮到不想講電話,於是我們改用WhatsApp聯繫,慢慢地建立互信。」日子有功,慧楣漸漸願意讓菊香分擔她的困擾,例如:住唐樓的她害怕上落樓梯會跌倒、走在街上會感到很不安、一緊張就手震和心跳加速等等。慧楣如今笑言:「其實我講來講去都是這些,換着我是聆聽者,一定會發炆憎。但菊香一直不離不棄的包容我,真誠地聆聽我內心的擔憂和痛苦。」   走出情緒低谷 病情有起有伏,慧楣也曾嘗試結束生命,活下來除靠着服用治療情緒病的藥物外,菊香的朋輩支援成為了她極療癒的加強劑。維持「WhatsApp筆友」關係一年半後,慧楣主動約愛植物的菊香到花墟見面。菊香憶述:「雖然是初次見面,卻有朋友久別重逢的感覺。」之後,慧楣更為菊香製造驚喜,在義工嘉許禮悄悄現身,上台送上花束。菊香驚訝慧楣的轉變竟然這麼巨大,笑言:「給她嚇倒了!她終於衝破久藏心底的抑鬱同焦慮!」   慧楣舒一口氣,「在完全黑暗的隧道裏,我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康復過來,但菊香溫柔地捉住我雙手,令我不致迷失於黑暗之中。現在我知道,人生還有很多風景等住我去欣賞。」
Read
院友、家屬及同工一同譜奏樂曲,享受美妙旋律及滿足感。
Elderly Services
樂韻悠揚 「將」愛共譜(Chinese Only)
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迴盪着悠揚樂聲,吸引院友、家屬和職員駐足聆聽。演奏者並非專業音樂家,而是八位年逾八十的長者,他們在音樂治療師的指導下,以不同樂器合奏出動人的旋律,為生命注入活力。   香港聖公會阮維揚長者之家位於大樓內,一直以「音樂院舍」為理念,積極推行音樂活動,讓長者即使患有認知障礙症或受情緒困擾,也能在音樂中找到慰藉。今年,院舍更獲社會福利署「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資助,推行「樂活『將』添愛.生命教育之旅」計劃,將音樂融入院舍日常,培養長者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享受音樂帶來的平靜,並改善患認知障礙症院友的行為問題。   在旋律中打開心扉 院舍逾七成院友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新入住長者也常因環境陌生而感到不安。透過計劃,長者運用鈴鼓、三角鐵、手搖鐘、沙鎚等不同樂器,參與樂曲創作,提升手眼協調、專注力及自信心,在美妙旋律中獲得滿足感,減輕焦慮,改善情緒。   負責統籌計劃的社工張嘉欣表示,長者們最初接觸音樂時略顯拘謹,但在音樂治療師和社工的鼓勵下,漸漸投入其中,並感受到音樂的益處,包括提升專注力、鍛鍊大小肌肉和促進社交等,「在輕鬆的音樂旋律中,院友們慢慢打開心扉,放鬆身心,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八十多歲的鍾婆婆,入住院舍約一年,起初對各種活動都興致缺缺,曾以不同理由拒絕參加小組,認為院舍生活枯燥乏味。直到參與音樂治療,鍾婆婆被各式樂器吸引,表現出對創作樂曲的熱忱,重新尋獲生活趣味,更表示希望繼續參與音樂小組。家屬對她的轉變深感欣慰,並感謝院舍讓她重燃生活熱情。   延續音樂帶來的感動 在計劃的最後一節,院友們與同工、音樂治療師一起於大樓花園合唱葉倩文經典歌曲《祝福》,場面溫馨感人。社工冼嘉良說,為延續這份正能量,院舍亦特別拍攝了院友合奏音樂的影片,並在樓層播放,讓院友們在觀看影片時,可以再次感受到音樂的療癒力量。 「樂活『將』添愛‧生命教育之旅」的目標不只是治療或提升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透過音樂,連結院友們的心靈,以旋律傳遞溫暖和關懷,讓每位院友和家屬都能感受到院舍無微不至的愛與支持,共譜愛的篇章。
Read
「思念.自療」禮物盒透過與五感有關的物品,讓喪親者好好治癒自己。
Hospice Care Services
【慈善獎券2024】護慰天使廿載同行 點亮生命盡頭的光(Chinese Only)
用心聆聽 全面支援 「護慰天使」的服務涵蓋後事實務安排、情緒支援、善別輔導、殯葬資助等,讓正經歷哀痛的人們,免於孤單徬徨。服務對象不限年齡、種族、宗教,遍布全港,尤其關注基層家庭的需要。面對自殺、工業意外、交通意外等突發死亡個案,「護慰天使」會迅速伸出援手,陪同家屬處理後事,例如前往公眾殮房、殯儀館、會見法醫等。此外,「護慰天使」亦關注有年幼子女或長者的家庭需要,並提供貼心的家訪服務,包括上門傾談後事安排、探訪及持續的電話慰問,協助他們度過難關。   除了治喪陪伴,「護慰天使」亦一直洞察社會需要、與時並進,例如舉辦「結伴同行拜山團」陪伴拜祭及代理拜山,協助清潔墓碑、獻花、上香,讓長者、行動不便或移民海外未能親自拜祭的人士,也能夠緬懷摯親。   致喪親者的禮物盒及療癒卡 要消化哀傷,除了需要陪伴和時間,也需要被接納。為協助喪親者自我療癒,「護慰天使」最近亦推出「思念.自療」禮物盒(Comfort box),以及與插畫師小半合作創作「擁抱悲傷.好好生活」四季療癒卡。禮物盒透過與「視、觸、聽、嗅、味」五感相關的物品,引導喪親者在哀傷中學習照顧自己;療癒卡則以四季和節日為主題,溫柔提醒喪親者在緬懷的同時,也要珍愛自己,讓生命繼續綻放。   分享集記錄同行點滴 適逢「護慰天使」服務20周年,團隊特別推出《在盡頭之處點一盞燈—「護慰天使」喪親者支援服務20週年助人分享集》。書中記錄了團隊及義工多年來陪伴喪親者的點滴和智慧,如何協助他們處理喪事、出席殯葬儀式,並重新適應沒有逝者的生活,在哀傷的盡頭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從「上山」送別摯親到「下山」重新適應生活,「護慰天使」團隊都如同守護天使般陪伴在側,點亮生命盡頭的燈火,引領他們走出黑暗,迎向希望的曙光。   走過20個寒暑,「護慰天使」為無數在黑暗中徬徨的靈魂帶來慰藉和希望。你的支持能陪伴更多喪親者走出陰霾,重拾陽光,請繼續支持「慈善獎券2024」,為他們帶來安慰和盼望。   支持慈善獎券:bit.ly/4eqHjzG 支持慈善義賣:bit.ly/3Nailsd
Read
小朋友初嘗紮營,考驗團隊合作精神
Families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慈善獎券2024】大個仔大個女畢業營 兩日一夜學自理(Chinese Only)
培養責任感 自己行李自己執 畢業營開始前,每位小朋友都收到一份活動備忘,提醒他們預備好入營的必需品,例如衣物、毛巾、牙刷等等,讓他們學習為自己的活動做好準備,培養責任感。紮營是孩子們的第一個挑戰,在導師的耐心指導下,小朋友由一開始的無所適從,到互相幫助、共同克服困難,最後成功建立起「小天地」之餘,亦體會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學會自理,是成長的必修課,畢業營特意安排「煮飯仔」環節,讓孩子們體驗「自煮」的樂趣,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即使有些「雞手鴨腳」,小朋友仍積極投入,從洗菜切菜到開火烹飪,以至最後的洗碗環節,每個步驟都由他們親自完成。在分享食物的當下,他們也體會到家人平時煮飯的辛勞,學會感恩與珍惜食物,明白每一餐飯都來之不易。    成為不怕黑的小勇士 對許多孩子來說,獨自過夜是一個難以想像的挑戰。以往在家裏,總有父母陪伴入睡,但在畢業營中,他們需要學會獨自面對黑夜。在沒有父母陪伴的夜晚,他們學習獨立梳洗、換衣服和整理物品,克服對黑暗的恐懼,在小小的挑戰中,成長為真正的「大個仔大個女」。   兩日一夜的畢業營轉瞬即逝,小朋友穿上畢業袍、戴上四方帽,一起合照留念,準備下一趟旅程。   聖公會聖約瑟堂暨社會服務中心多年來秉持「在有需要的地方,提供適切的服務」的理念,推行兒童及家庭服務,並舉辦多元化活動,推動孩童全方位成長。中心部分活動費用由慈善獎券的善款資助,讓更多小朋友可以拓展視野,請繼續支持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24」,一起滋養兒童茁壯成長。   支持慈善獎券:bit.ly/4eqHjzG 支持慈善義賣:bit.ly/3Nailsd
Read
「種出好菓子」獎勵計劃鼓勵同學彼此欣賞
Child & Youth Services
【慈善獎券2024】小學輔導服務處照亮童心 伴孩子走過逆境(Chinese Only)
彼此欣賞 栽種「好菓子」 駐校社工團隊於聖公會基福小學推動「種出好菓子」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們互相欣賞、彼此肯定。計劃以學期為單位,設定不同的性格強項作主題活動,本學年以「欣賞美麗」和「社交智慧」為主題。「欣賞美麗」主題引導學生從校園環境到同學的優點,學習欣賞和感恩;而「社交智慧」則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理解和關懷他人,培養同理心,關注同學的情緒和需要。   這個獎勵計劃並不以物質獎賞為誘因,反而讓學生以互選方式,一人一票投出擁有良好品格的「好菓子」,並提供體驗式獎勵,例如與校長和老師共晉午膳、觀賞電影、戶外野餐等,創造更多師生互動機會,打破彼此隔閡。   學習管理情緒 轉化負能量 除了品格教育,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駐校社工團隊亦針對學生需求,為小一至小四學生開設三個情緒管理小組。小組活動透過繪畫、小手工、情緒小遊戲等生動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童認識喜、怒、哀、樂,學習如何以正面積極的方式表達自己,轉化負能量。小組亦教導學生運用「氣球手臂」呼吸靜心法、製作「靜心瓶」等方法,學習紓緩壓力,管理情緒,提升自我調節能力。   遊戲治療 釋放內心世界 駐校社工團隊亦為兩間學校提供專業的遊戲治療輔導服務,幫助同學表達內心感受,釋放情緒壓力,改善其行為及社交問題。學生能在遊戲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培育自尊感、能力感及責任感。   小學輔導服務處致力為學童營造一個更健康、更友善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愛與關懷中學習掌握情緒,建立自信。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24」的部分善款將撥捐小學輔導服務處,誠邀你繼續支持,讓愛照耀更多孩子。   支持慈善獎券:bit.ly/4eqHjzG 支持慈善義賣:bit.ly/3Nailsd
Read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