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8A-3 (1)
Elderly Services
第五屆「愛‧創耆樂」圓滿結束 長幼攜手研發樂齡科技(Chinese Only)
今屆比賽以「身心健康」為主題,鼓勵參加者運用STEM技術研發有助長者身心健康的創新產品。為確保參賽作品切合長者需要,大會於去年7月起透過理大Action Hub平台安排學生訪問長者,深入了解獨居及雙老長者的生活問題。比賽期間更設有線上諮詢環節,讓參賽者能根據長者意見改良設計。142位來自福利協會長者地區中心的會員擔任「樂齡科技測試員」,積極參與設計賽評審及產品測試工作。透過參與,長者不但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備受重視,更增添了接觸新科技的信心。 老友記首次擔任產品設計師 活動當天展出了44款別具創意的設計作品,最受矚目的是首次有長者以設計師身份參賽。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下稱:樂民中心)會員有份參與組成的兩支隊伍均獲得重要獎項。 其中,「Travel X-Golden Age」團隊由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學生、理大學生與樂民中心長者會員組成,他們研發的健身單車結合了虛擬實境系統,讓長者在家中踏單車時能漫遊不同戶外景點,既改善身體協調能力,又預防心血管疾病,充分體現「寓運動於娛樂」的理念,成功奪得公開組最佳設計大獎。另一支名為「骨密守護者」的團隊,則由理大學生與樂民中心長者組成,他們開發的「超聲波骨密度掃瞄儀」同時榮獲最具創意及創新獎與最受用者喜愛獎,印證了長幼攜手創新的無限可能。 除設計賽外,活動當日亦設有機械車挑戰賽,分別設有LEGO及Micro:bit兩個組別。參賽隊伍由學生及長者共同操控機械車完成賽事,藉此考驗參賽者的默契與合作精神,同時促進跨代交流及溝通。 為推動參賽作品的持續發展,大會特設「愛創耆樂」獎學金,得獎隊伍除可獲現金獎三千元外,更有機會獲得高達一萬元的獎學金資助。獲獎作品將由理工大學學生進一步完善,期望日後能實際應用於長者服務之中。福利協會未來亦將繼續推動樂齡科技發展及跨代共融,期望透過創新科技建立更便利及關愛的社會。
Details
8A-3 (1)
Elderly Services
第五屆「愛‧創耆樂」圓滿結束 長幼攜手研發樂齡科技(Chinese Only)
今屆比賽以「身心健康」為主題,鼓勵參加者運用STEM技術研發有助長者身心健康的創新產品。為確保參賽作品切合長者需要,大會於去年7月起透過理大Action Hub平台安排學生訪問長者,深入了解獨居及雙老長者的生活問題。比賽期間更設有線上諮詢環節,讓參賽者能根據長者意見改良設計。142位來自福利協會長者地區中心的會員擔任「樂齡科技測試員」,積極參與設計賽評審及產品測試工作。透過參與,長者不但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備受重視,更增添了接觸新科技的信心。 老友記首次擔任產品設計師 活動當天展出了44款別具創意的設計作品,最受矚目的是首次有長者以設計師身份參賽。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下稱:樂民中心)會員有份參與組成的兩支隊伍均獲得重要獎項。 其中,「Travel X-Golden Age」團隊由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學生、理大學生與樂民中心長者會員組成,他們研發的健身單車結合了虛擬實境系統,讓長者在家中踏單車時能漫遊不同戶外景點,既改善身體協調能力,又預防心血管疾病,充分體現「寓運動於娛樂」的理念,成功奪得公開組最佳設計大獎。另一支名為「骨密守護者」的團隊,則由理大學生與樂民中心長者組成,他們開發的「超聲波骨密度掃瞄儀」同時榮獲最具創意及創新獎與最受用者喜愛獎,印證了長幼攜手創新的無限可能。 除設計賽外,活動當日亦設有機械車挑戰賽,分別設有LEGO及Micro:bit兩個組別。參賽隊伍由學生及長者共同操控機械車完成賽事,藉此考驗參賽者的默契與合作精神,同時促進跨代交流及溝通。 為推動參賽作品的持續發展,大會特設「愛創耆樂」獎學金,得獎隊伍除可獲現金獎三千元外,更有機會獲得高達一萬元的獎學金資助。獲獎作品將由理工大學學生進一步完善,期望日後能實際應用於長者服務之中。福利協會未來亦將繼續推動樂齡科技發展及跨代共融,期望透過創新科技建立更便利及關愛的社會。
Read
超過200位居民齊聚一堂,非常熱鬧
Transitional Housing Projects
同心村盆菜宴迎新春 康健指標嘉年華同喜樂(Chinese Only)
舞龍舞獅賀新歲 精彩表演展活力 當日,聖公會聖約瑟小學的龍獅隊以精湛演出揭開序幕,展現了龍騰虎躍的氣勢,寓意平安順遂。醒獅隨着鑼鼓節奏起舞,動作靈活優美,贏得觀眾熱烈掌聲。同心村青年居民亦獻上雜耍表演,以扯鈴和旋轉棒等道具展現精湛技藝,更邀請觀眾互動體驗,親身感受雜耍的樂趣,增進社區凝聚力。這些表演不僅為盆菜宴增添喜慶,更是同心村為居民搭建的平台,幫助居民發掘潛能、建立自信。   攜手共建關愛社區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劉冼靜儀致辭時,感謝社會各界對同心村的認同,同心村不僅榮獲多個業界殊榮,包括2024年優質建築大獎,更以98%的高入住率印證居民的支持。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讚揚同心村發展成為關愛共融的社區,期望這份幸福感能夠延續至未來的簡約及傳統公屋項目。 同心村定期舉辦大型節慶活動,不僅是慶祝佳節,更希望讓居民感受到「家」的溫暖。踏入新一年,同心村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與社會各界攜手同行,傳遞基督的愛,讓更多家庭享有安穩溫暖的居所。福利協會期待一同見證上帝的奇妙作為,讓愛與關懷在這片土地上持續蔓延。
Read
福利協會與中青院社工系簽訂五年合作協議
Professional Training
福利協會「龍情之旅」訪京 與中青院締結戰略夥伴(Chinese Only)
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社會服務機構之一,福利協會擁有龐大的服務網絡和豐富的實務經驗,而中青院則是國家青年工作教育和優秀骨幹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基於多年的共同願景和互信,雙方將攜手在社會工作教學、研究、實務發展和人才培育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為國家的社會工作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訪京交流探索新機遇 今年1月中旬,福利協會總幹事劉冼靜儀率領25名來自香港、澳門和廣州的管理層及專業同工前往北京,開展了闊別10年的「龍情之旅」,深化與中青院的合作,並規劃未來發展方向。 交流團拜訪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及中央社會工作部,分享香港和澳門的特色服務,包括時間銀行、職志輔導、青少年精神健康、過渡性房屋、安老院舍外展跨專業協作、以及澳門的網癮處理等,並深入了解到國家在社會工作的宏觀政策和飛速發展。此外,交流團還參觀了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和首厚大家兩間養老院舍,前者是由市政府投資興建,集醫療、康復、頤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老年福利事業單位;後者則是保險公司開辦的高端養老機構,提供餐飲、娛樂、醫療、照護、康復等全方位養老服務,令同工大開眼界。   雙方正式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此行最重要的成果,是福利協會與中青院正式簽署了《戰略性合作協議》。在福利協會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副主席管浩鳴法政牧師和中青院多名領導(包括黨委書記張傳慧、副校長廉思及社工系副主任馬玉娜)的見證下,雙方(總幹事劉冼靜儀及社工系主任侯欣)簽訂協議,確認未來五年的合作方向,包括繼續合辦「北斗之旅」,並推行一系列的青少年社會工作合作項目,其中涵蓋「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的社會工作教育和實務,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行程的最後一晚,同工亦有機會與歷屆「北斗之旅」學員聚首一堂,大家多年沒見,當下互相分享工作中的點滴和挑戰,延續彼此的情誼,場面溫馨感人。在快要離京回港時,同工衷心感謝中青院眾多老師和同學們的熱情招待,期盼下次的「龍情之旅」。
Read
每位院友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金牌運動員!
Elderly Services
阮維揚長者之家的金牌時刻(Chinese only)
活動獲社會福利署2024-26年度「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資助,內容包括毛巾操、健體球、芬蘭木棋、法式滾球,以及「2024阮維揚/恩愉軒運動會」中的射箭和劍擊項目,冀藉體育運動,提升院友的活動能力與生活質素,促進參與感。阮維揚長者之家亦透過舉辦比賽和成果分享會,增進社區的連結和不同年齡群體間的交流,打破大眾對院舍長者的刻板印象。 服務總監黃禮財表示:「社會普遍對院舍長者抱有『體弱』和『被照顧』的印象,更遑論讓他們參加體育運動。本院一向重視發揮院友潛能,堅信每位院友都擁有自身的能力。即使在身體機能上有所限制,也期望透過改變環境,依然能夠活出『活到老、精彩到老』的燦爛人生。」 85歲的吳伯伯平日需使用大班椅,並需二人協助護理照顧。原來他年輕時曾擔任國家隊體操教練,帶領隊員參加國際賽事,更培養出多位世界冠軍。平時食量不多的吳伯伯,提及運動比賽便精神奕奕,滔滔不絕地回憶起自己的輝煌往事,連食慾也隨之增加。為讓吳伯伯重拾當年熱情,院舍特意安排他參加「2024阮維揚/恩愉軒運動會」,並根據他的活動能力設計適合的比賽項目。最終,吳伯伯獲得了大樓服務總監頒發的金牌,拍照留念,並驕傲地表示:「我終於得到金牌。」 84歲的潘婆婆入住院舍時需依賴輪椅行動,日常主要卧床,並需要他人餵食。潘婆婆的兩位女兒每天風雨不改前來探望她,協助進行復健運動。院舍為協助潘婆婆發揮潛能,特意安排她參加毛巾操和法式滾球等新興運動。在女兒和工作人員的陪伴和鼓勵下,潘婆婆的活動能力逐漸提高,如今可在一人協助下步行。潘婆婆的女兒感謝院舍的用心,笑說:「多謝院舍職員安排這麼多活動給媽媽,讓她的能力顯著提升。」 大樓院舍社工張姑娘分享:「院舍舉辦的多元化主題活動,不僅展現了『老有所為』的精神,更證明了年齡不過是數字。只要有夢想和熱情,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綻放璀璨光彩。」阮維揚長者之家用實際行動打破了社會對長者的刻板印象,讓每位院友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金牌運動員,創造晚年生活中最閃耀的金色回憶!
Read
各嘉賓在台上祝酒,恭賀院舍40周年
Elderly Services
保羅長者之家四十周年誌慶 創新服務惠耆年(Chinese Only)
秉持與時並進的精神,保羅長者之家近年積極開拓創新服務。院舍以「寓治療於玩樂」的理念,引入健身球鼓及手鈴等音樂活動,透過視覺、聽覺和本體感覺的多重刺激,訓練長者的反應、記憶及肢體協調能力,特別適合認知障礙症長者參與。院舍更成立了「保羅鼓樂團」,讓院友搖身一變成為鼓手與表演者,從過往「被照顧者」這個角色中建立新的身份,發展個人潛能。不少團員更會主動提醒家人避免在練習時間探訪,展現出更強的責任感,在練習和表演中重拾自信之餘,亦增進了院友之間的互動交流。   院慶崇拜 歡樂同賀 為與院友歡度院舍40周年的大日子,院舍於去年8至9月舉行了一連串以四季為概念的院慶活動,讓院友感受院舍生活中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樂趣;除此以外,院舍亦在院內舉行「保羅40周年慶祝會」,席間院長及各職員與院友祝酒及切蛋糕,一同慶祝院舍生日;而靈風堂及該堂的鴿子團團友亦到院舍舉行「院慶崇拜」,由葉子良牧師主禮,眾職員、院友及教友一同唱詩、禱告、領受聖餐,讓院友感受到教會的牧養與關懷,而院友亦表現投入。   「保羅鼓樂團」聚餐獻藝 院慶的壓軸重頭戲,就是在去年10月5日舉行的「40周年院慶聚餐」。當日筵開11席,除區內友好伙伴外,更有八十多位院友及院友家屬出席。活動邀得社會福利署沙田區福利專員馮淑文、東九龍教區郭志丕主教、福利協會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陳唐芷青及總幹事劉冼靜儀任主禮嘉賓,而「保羅鼓樂團」的院友鼓手率先表演充滿力量的「健身球鼓」,引來全場雷動的掌聲。院舍更邀得聖公會靈風堂幼稚園的學生表演舞龍及揮大旗,場內氣氛熱烈,大家投入參與,歡度了一個開心愉快的時光。   展望未來,院舍將繼續秉承創新精神,並效法主耶穌基督在世上作鹽作光的美好榜樣,為院友提供優質而靈活的院舍照顧,讓院友在保羅長者之家安享豐盛晚年!
Read
「織福—有伴」成果分享會出席嘉賓合照
Elderly Services
織福計劃耕耘八載 以時分互助推動居家安老(Chinese Only)
參與人數升近九倍 「老友伴」全面支援 計劃自2016年起穩步發展:由建立制度框架,到研發交易App、提供防疫服務,並逐漸演變成「織福—有伴」計劃。服務交易由2017至18年度的730次增至2024年10月的24,934次,參與人數由120人增至1,068人;服務涵蓋個人關顧、培訓等範疇,會員平均賺取23.94時分(即23.94小時)換取服務。 計劃特設「老友伴」角色,由年齡相近的長者擔任,發揮獨特功能。他們既擔當橋樑角色,通過定期探訪及電話聯繫掌握長者需要並向社工反映;也負責資訊傳遞,協助派發「織報」、活動報名及陪同參與。特別是在非辦公時間,「老友伴」能提供緊急支援,如陪診、代買飯盒等。 社區網絡助居家安老 減長者孤獨感 成果研究以將軍澳區29位長者為實驗組,對比西貢郊區29位長者的對照組,顯示實驗組在半年後健康狀況明顯提升,社會網絡更趨理想,孤獨感顯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若長者遇到身體狀況轉差時,實驗組留在居所生活的意願反而增強,顯示計劃有助支援居家安老。參與長者亦表示感受到「老友伴」的貼心關懷,如住院探望、覆診提醒,甚至收到他們旅行後的手信,「好似多咗兩個親人」。 計劃不僅幫助受助長者,「老友伴」亦從服務中獲益良多。他們表示能從長者經驗中預習人生歷程,透過服務增強自信心,建立互助網絡。計劃更定期舉辦分享會,讓「老友伴」互相交流經驗,在社工專業支援下持續提升服務質素。 分享會結束後,社會福利署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專員吳偉龍、陳廷驊基金會項目總監楊惠婷、福利協會副總幹事文孔義等一眾嘉賓親身參觀織福時間囊展覽,欣賞計劃昔日相片,並聆聽會員介紹計劃的一點一滴,回顧八年耕耘成果。
Read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